- 首頁
- 民文
- English
- 網(wǎng)站無障礙
- 舉報

- 登錄
國內首款取栓系統(tǒng)顯威!廣西民族醫(yī)院成功救治高危肺栓塞患者
肺動脈栓塞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前三的急重癥,未經(jīng)治療的肺栓塞患者死亡率高達20%~30%。近日,廣西民族醫(yī)院心內科團隊創(chuàng)新應用國內首款急性肺栓塞支架取栓系統(tǒng)Tendvia?,成功救治了一位嚴重大面積急性肺栓塞的患者。
手術通過微創(chuàng)介入精準取栓,結合下腔靜脈濾器防護,患者術后癥狀迅速緩解,4天康復出院,標志著該院肺動脈介入治療水平邁上新臺階。
突發(fā)險情:術后臥床引發(fā)致命性肺栓塞
59歲的農阿姨(化名)于8月4日在外院進行“后路TH6-TH12胸椎內固定術”(脊柱骨科大手術),術后到北湖安居衛(wèi)生服務中心換藥治療,臥床時間長。8月18日,農阿姨突發(fā)胸悶不適,轉至廣西民族醫(yī)院進一步診療。
經(jīng)完善肺動脈CTA(血管造影)提示:右側肺動脈主干及各葉肺動脈主干栓塞均存在大面積栓塞(血栓堵塞主要血管),左肺動脈暫未受累;下肢超聲提示:左下肢深靜脈已形成血栓(血栓源頭)。
結合患者癥狀(胸悶、氣喘)、體征及檢查結果,醫(yī)生判斷其為“急性大面積肺栓塞(中高危組)”——血栓不僅累及肺動脈主干(直接影響心臟供血),更因近期剛經(jīng)歷骨科脊髓手術(出血風險高)、合并貧血(自發(fā)出血傾向),導致全身溶栓治療存在極高禁忌(可能引發(fā)大出血);而單純抗凝治療周期長、血栓負荷重,傳統(tǒng)導管溶栓或碎栓效果有限且并發(fā)癥多,患者隨時可能因肺動脈高壓、右心衰竭猝死,救治刻不容緩。
精準施策:心內團隊討論鎖定“微創(chuàng)取栓+濾器防護”方案
面對復雜病情,為盡快解除患者肺栓塞猝死風險,同時最大程度確保治療有效和患者安全,心血管內科藍景生、鄺日禹、黎東華、張先位等專家團隊進行充分討論和風險評估,需選擇一種既能快速清除主干血栓、又能最大限度規(guī)避出血風險的治療方式。
最終,團隊決定采用國內首款急性肺栓塞支架取栓系統(tǒng)Tendvia?——能過經(jīng)皮肺動脈造影+肺動脈取栓+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的微創(chuàng)介入方案。方案經(jīng)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獲同意后,緊急推進。
手術攻堅:微創(chuàng)介入精準“拆彈”,血栓“一掃而空”
8月20日,手術在醫(yī)院導管室緊張開展?;颊卟扇∑脚P位,常規(guī)消毒鋪巾,以2%利多卡因局麻后,手術團隊穿刺右側股靜脈后置入血管鞘,在超滑導絲引導下送入MPA(1)導管至肺動脈主干測壓51/31(38)mmHg;導入左右肺動脈并造影示左側肺動脈未見明顯異常,右側肺動脈主干、右下肺動脈多發(fā)充盈缺損,可見大量血栓影。
關鍵操作開始:更換加硬導絲至右肺下葉動脈,后送入肺動脈取栓系統(tǒng)至右肺下葉動脈遠端,再緩慢回撤至主干處行血栓抽吸治療,抽取大量紅色條狀、塊狀血栓。用同樣操作至右肺上葉、中葉動脈進行血栓抽吸,再次抽取大量紅色條狀、塊狀血栓。
農阿姨術前仍有胸悶、氣喘癥狀,抽出大量肺動脈血栓后,患者癥狀明顯緩解。手術過程觀察患者指脈氧由90%上升至99%,更換造影導管至右側肺動脈主干造影示右側肺動脈主干、上葉、中葉、下葉肺動脈顯影,未見充盈缺損及血栓影,測壓39/28(32)mmHg,肺動脈壓力較前明顯下降。
考慮到農阿姨的血栓來源于下肢深靜脈,專家團隊進一步進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——將濾器精準釋放在腎靜脈下沿位置,如同在血管內裝上“防護網(wǎng)”,有效攔截可能脫落的殘余血栓,預防再次肺栓塞。
手術全程創(chuàng)傷極小(僅右側股靜脈一個穿刺點),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(wěn),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并換藥。經(jīng)4天精心監(jiān)護與護理,農阿姨胸悶、氣喘完全消失,復查各項指標正常,順利康復出院。
此次手術的成功,不僅是患者個人的“生命奇跡”,更是廣西民族醫(yī)院肺動脈介入治療能力的重要突破。未來,心內科團隊將持續(xù)優(yōu)化肺栓塞介入診療流程,推動新技術普及應用,為更多高危肺栓塞患者筑牢“生命防線”。(歐英強、吳例菲、黎東華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
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
關注人民網(wǎng),傳播正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