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首頁
- 民文
- English
- 網(wǎng)站無障礙
- 舉報

- 登錄
巴馬:守護大山孩子的藝術星光

身著瑤族傳統(tǒng)服飾的孩子
“咚—咚—咚”,4面嶄新的銅鼓在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龍洪小學操場上同時敲響,24名身著瑤族傳統(tǒng)服飾的孩子跳起剛學會的銅鼓舞。鼓聲穿透深山,也敲開了大山里一扇通往藝術世界的窗。
“以前,我們連一面像樣的鼓都沒有?!彼哪昙墝W生韋雅婷說,“現(xiàn)在,我敢大聲說,我也是會打銅鼓的瑤族姑娘啦?!?/p>
龍洪小學位于群山深處的常豆屯,123名學生中有67名是留守兒童。2023年11月,文化和旅游部派駐的第一書記高俊濤第一次踏進校門時,看到的是破舊籃球架、掉漆的乒乓球臺和“不堪入內(nèi)”的旱廁。“再苦不能苦孩子,大山的孩子更不能缺少享受藝術教育的權利?!备邥洶迪聸Q心。
一年多來,他四處奔走,發(fā)揮文化和旅游部的幫扶優(yōu)勢,為“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藝術教育”爭取資源:2024年3月,北京希望基金會捐贈21萬元教學設備,并出資4.8萬元設立“民族藝術非遺傳承班”;2024年10月,巴馬篆壽慈善聯(lián)合會出資3.8萬元,購置24套演出服和4面銅鼓;2024年12月,文化和旅游部機關工會送來127件手織品、故宮小書包、圖書及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;2025年5月,文化和旅游部財務司批復15萬元專項資金,用于建設民族音樂教室、編寫校本教材和參加社會公益排練和演出活動。
如今,傳承班每周安排三節(jié)課,由當?shù)孛褡逅囆g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授課,排練出布努瑤迎賓銅鼓舞、迎賓飛歌滿等非遺傳承科目,截至目前已培養(yǎng)民族藝術小傳承者40余名?!斑^去招生要挨家挨戶勸,現(xiàn)在隔壁村的孩子都想來?!饼埡樾W陳校長說。(李晶晶)
來源:巴馬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
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
關注人民網(wǎng),傳播正能量